最近在省思自己大學畢業近七年的職涯路,好好地捫心自問最想做的工作究竟是什麼、 「我的優劣勢」有什麼,就像是把自己當行銷商品在做SWOT分析。從一路回頭想想大學選擇新聞系的初衷、畢業後為什麼進公關公司、又為什麼研究所選擇整合行銷傳播,然後在美國做過數位行銷的相關實習對我現階段找工作的幫助在哪裡,還有因為想成為一名空服員,「跳脫軌道」當了一年的地勤、也成功考上外商後飛了一年多,雖然是夢想成真,但也讓我現在找工作需要面對「穩定性不高」的質疑。

此外,跨足過新聞、公關、行銷,但都沒有深耕在同一個領域,所以我必須要有從頭開始、在台灣文組普遍薪水不高下「領低薪」的打算,尤其是空服員自由自在的工作型態、薪水平均下來都至少有七萬(先撇除現在疫情,平常飛時70左右的薪水),這種難割捨的好工作也是令我躊躇不定的原因;還有轉眼就快要進入3字頭,從來沒想過年紀也會變成我在台灣找工作面試時被討論的一個問題,但事實上也是如此,和我同年紀一直待在公關公司的同事現在已經是小主管(AAM),我現在回公關業最好的情況也是從資深專員(SAE)開始。

這一切的一切好像都是因為我曾經「不誤正業」所導致的,一直以來我都是勇往直前,畢業後進入知名度不錯的聯廣傳播集團、順利申請上在傳播界很有名的Emerson College讀研究所,也考上外商航空達成自己的夢想,似乎做了不少事,但幾次面試下來為什麼卻覺得自己好像一無是處,這篇就是要好好檢討我自己,如果看到這裡的你,有什麼職涯發展的建議,也很歡迎告訴我或一起聊聊。

反覆思考熱忱所在,訂下長期發展的目標

這些日子我反覆在思考什麼是會讓自己引以為傲的專長,同時也是我很喜歡做的事 -我想到的就是寫文章。當年國中基測我那屆第一次實施考作文(但還沒有列入成績,只是當作參考)我拿了滿分的六級分,讓小小年紀的我對自己的寫作能力開始建立起信心,高中時寫得作文也常受到老師的肯定,甚至會朗誦給全班聽、被當成同學的範本。

後來某次剛好在學校的海報區看到聯合報新聞營的簡章,那時候侯佩岑和周杰倫的緋聞鬧得沸沸揚揚,也讓我和身邊的朋友更注意了主播這職業,也因為好奇所以我當晚就填好報名表期待參加那天的到來,在新聞營活動中開始了解記者、編輯、主播的工作內容,收穫最大也是影響我大學最後選擇新聞系的契機是– 在寫新聞稿比賽中獲得第二名,現在想想好像也沒什麼了不起,但那時候就覺得受到很大的鼓勵。

上大學時雖然有在電視台打過工,但對自己的口條並不是那麼有信心,所以後來選擇去中國時報實習,大四時也去醒報當過兼職記者,從事都是「寫新聞」的工作,畢業後因緣際會下進入了公關業,現在回想在聯太工作時,比起聯繫廠商、找適合的活動場地、協助設計和場佈等等,我最喜歡的一件事就是寫新聞稿,能寫出有亮點、吸引讀者的文章,並引發媒體的效益,是我工作上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現在經營部落格、寫文章分享也讓我很開心,更讓我思考是不是要專心找和文字相關的工作。

而我的劣勢是對數字的敏感度不是很高、數學一直是我當學生時很頭痛的科目,工作上做專案預算時總是需要多花點時間才能完成;在美國讀研究所時找不到公關和品牌行銷相關的實習,所以開始接觸數位行銷,慢慢的要開始分析數據、做SEO要會基本的HTML和CSS,這些對我都是很大的挑戰。

不過現在在台灣也不是和美國一樣,非要和Data沾上邊才能更容易找到工作,我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領域,然後這次一定要堅持幾年,好好發展下去。在面臨即將到來的30歲關卡,這次我開始想得更遠,不再是因為公司還不錯就去,或為了夢想在所不惜,很多求職書上都建議最晚35歲就要找到工作上的定位,「35歲的我最希望自己從事什麼樣的工作?能達到什麼樣的成就呢?」

金錢讓人有安全感,卻容易忘記自己有多「窮」

我最近看《薪水是假的,競爭力才是真的!》這本書中產生很多很深的感觸,書裡提到年輕時的競爭力無法用金錢衡量,要是錯看了錢這個指標,讓自己老是走錯路,十年時間很快就用完,等你過了三十歲,要回頭已經來不及了,唯有不把錢當命看,擺脫守財的奴性,能把格局做大的人,才有機會擺脫窮忙的命。空服員的薪水讓我很難放棄這工作,但我要更靜下來思考這工作能為我未來帶來的競爭力是什麼,還沒疫情前我若繼續飛,就要思考如何邊飛邊充實自己;但現在復飛遙遙無期,我是否就不應該一直留念,大步往前走,也不該一直拿薪水做比較,這都是我要好好面對的。

書中還有一個主題「錢是子彈,千萬不要把它藏在床底下」也讓我產生很多省思–曾經有一位七十幾歲的老先生,平日靠做資源回收維生,好不容易存下十萬多元大鈔,全把它藏在床底下,以為這樣最安全,沒想到要用時才發現全被老鼠啃光了,讓他欲哭無淚,作者提到有位年輕朋友說,老先生真可憐,怎麼不懂得要把錢存在銀行,但其實這樣的單純與無知,也與這位老人家不相上下,因為如果錢不活用,根本就沒有價值,尤其是處在通膨嚴重的低利率時代,錢存在銀行裡,賺的利息迫不上物價指數,反而可能讓資產變負債。

以上這理論除了投資理財,主要是拿來套用在工作上,書中舉例同樣都是去澳洲,有人是去打工旅遊,在鄉村摘蘋果每天可以拿到三千元左右的日薪,但對未來還是很茫然;有人拿了打工存的錢到語言學校,目標是一年內通過雅思英文高級檢定,才能符合進入韓國前三大國際企業的徵才條件。回國後前者雖然賺了一大桶金,但沒有將錢活用,也沒有時間投入語文檢定考,打工的經驗又很難應用在未來的工作,最後只能找了22K的工作從頭開始;相對地,後者雖然把存款用光,但順利通過英文檢定,如願進入韓國排名第一的跨國企業,起薪是前者的兩倍。

這深深提醒著我凡事要往遠處看,不能短視近利,要想想自己的目標,若我想好好拓展自己未來的路,就要把錢投資在學習和進修;所以接下來找新工作的薪水如果還在合理範圍,就算低了一點,但能累積經驗對將來有幫助,我就要好好把握,因為「未來三十年,真正能讓我活命的不是錢,是競爭力。」

繼續閱讀:疫情影響下找工作所面臨的困境 – 職缺少、海歸變多、薪水更難談

「到了不想將就的年紀?」六步驟成功轉職,順利找到下一個職場舞台

我休學了,30歲前想要完成自己的夢想

2 Comments

Comments are closed.